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一.基地简介

本基地由北京建筑大学于2013年推荐,经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批准于2014年成立,为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示范类基地。基地目前成员由1名主任,2名副主任以及10余名土木学院专职教师组成。

二.基地研究方向

基地研究方向包括:

城市地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及防灾减灾技术

地下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建造技术

地下工程冻结法施工理论及应用

深部岩体力学与工程灾变防治理论与技术

图1三轴仪和土地层冻结模拟试验箱

image.png

图2大型直剪仪

图3地层注浆模拟装置和地铁车站模型试验

三.基地运行管理

基地管理方面采用技术委员会制定相应的章程,制定人员交流、引进国外人才及分工合作研发等方式,为国际合作建立一个平台。以基地为平台,以政府专项、协同创新培养项目等为支撑,加强各方的科研合作。成立合作基地技术委员会对基地战略发展规划和重大决策、批准研究开发计划,评价重大工程设计与试验方案,提供技术紧急咨询和市场信息,审议国际合作基地年度工作等工作。通过建立联合研发中心,互派专家学者等多种方式进行科研交流,更好地将科研成果进行转化,实现产、学、研、用的有机结合。

四.基地成果

近年来,基地成员共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2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北京市科技进步奖等国家级与省部级政府奖励10余项;发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30余篇。

图4国家科技进步奖

五.基地工作规划

开放合作近中期目标:引进国际先进的特大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技术和科研成果,吸收创新,进一步研发出一整套城市建设过程中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所涉及的交通枢纽规划设计、交通基础设施综合防灾减灾、全寿命设计、施工新技术,积极推广与应用研究成果,参与国内重要地下交通工程的建设。

后续计划:通过与国际上知名大学开展合作研究,提高北京建筑大学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研究方面的整体实力,不断提升基地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把基地建成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研究的人才培养和创新基地,搭建成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科研合作平台,创立出理论联系实际的科技创新体系,将基地建设成为在国内外本领域具有很强的影响力的优秀基地。

面临挑战:由于疫情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开展国际合作的条件受到限制。后续将继续采取线上交流的方式,与国外专家在研究生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展开持续合作。积极寻求企业合作,更好地进行科研成果转化。